葡萄酒,说大可以很大。它是埃及尊贵的法老“蝎子王”钟情的陪葬物品,是“太阳王”路易十四的情人杜彭夫人钟爱的“至宝”。说小也可以很小,对于大多数从小受葡萄酒文化熏陶的人来说,葡萄酒只是用餐时候伴随食物一起的佐餐“饮料”罢了,没有什么特别的。他们所饮用的多是些当地自产的红、白葡萄酒,真正的好酒也只有富人才有时间和金钱去长途跋涉地学习、品尝。
一支价值连城的葡萄酒也常常成为成功人士魅力、品位和财富的象征之一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007系列电影中,邦德手中的那杯香槟总是成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。名人,总能为一支葡萄酒增加耀眼的名贵气质。而一场的葡萄酒大赛,如世界葡萄酒大赛、葡萄酒和烈酒大赛等赛事,则更能从上给予葡萄酒以肯定,使其价值备升。1976年的“巴黎之评”就是一个让酒客们耳熟能详的例子。英国一位酒商Steven Spurrier组织了一次历史性的品评,品评采用盲品的形式,法国波尔多和勃艮地与美国赤霞珠和霞多丽同台竞技,当时美国赤霞珠和霞多丽还默默无闻,加州以外鲜有人知。结果,专家们评定美国葡萄酒胜过法国产品。自这次的品评之后,美国葡萄酒的价格一路上扬,纳帕山谷更是能为了新世界优质葡萄酒的代名词。一次的颠覆总会造成多次的模仿。因为这次历史性的评比,也让不少酿酒师们摩拳擦掌,希望在一次次的葡萄酒大赛中成为另一个颠覆的神话。于是,葡萄酒在一次次性的赛事中,在一个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酒师的笔下,变大了。
但其实,经过专家之口的美酒,不一定要被收藏在酒窖里,如果能称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佳酿,也是一种“颠覆”。今年年初,《红酒客》网站组织的“Top50·2006 Best Buy Wine in Chinese Market(Under 200 RMB)”评比就是为众多上海的红酒客们寻找身边的居家葡萄酒。虽然全部参加的酒款中,都是200元以下的日常餐酒,但是担任评委的20名葡萄酒行业专家们却都细细品味了近6个小时。令人惊喜的是,其中也有不少好酒,让一些专家念念不忘。这次入选Top50的酒款,上海的市民都可以在《红酒客》网站,或者沪上的一些专卖店、超市中找到。葡萄酒不论大小,其终的归宿都在杯中。